遍布我国各地的几轮重度雾霾引来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。
对于“治霾”这一最难之事,国家下达了“大气十条”的目标任务,各地的环保部门也都采取不同方案应对大气污染。
1。北京:采取超常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
一、继续大力压减燃煤。
二、抓好重型柴油车管控,供应第六阶段成品油,淘汰老旧机动车,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。
三、加大工业治污减排力度
四、严格控制扬尘污染,开展渣土车专项正值。
五、组建环保警察队伍,强化环境监管执法,严厉惩处偷排超排行为。
2。天津:围绕“五控”治理,重点采取“硬”措施。
一、在钢铁、石化、化工、涂装等重点行业推行对标深度治理,完成升级改造治理100项。实现火电、钢铁、水泥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。
二、开展挥发性有机物(VOCs)和臭氧专项整治。
三、与北京、河北联合发布实施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制标准,全面推广水性漆替代油性漆。
3。石家庄:
石家庄市对不符合产业政策、产业布局规划,污染物排放不达标,以及土地、环保、工商、质监等手续不全的“小散乱污”企业,依法进行取缔。
其中,重点对有色金属熔炼加工、橡胶生产、制革、化工、陶瓷烧制、铸造、丝网加工、耐火材料、石灰窑、砖瓦窑、以及涉及涂料、油墨、胶粘剂、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企业,开展专项取缔行动。
经过国家环保部门的努力,我国的空气污染治理在过去的两年里取得了可喜成效。
专家表示,治理,永远具有滞后性。
我们已经在“先污染,后治理”这条路上付出了惨痛代价。
那么,我们是不是该吸取教训,不要把这条路,再走一遍?
发展经济,不一定非要以牺牲环境,来作为支点,环境治理,也未必要等到成了重度污染,才去大张旗鼓的关注。
治污减排是国家任务,也是企业任务,公民任务。
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,考校决心和耐心的持久战,同时,也是一场只能赢,不能输的阵地战。